这个8月份刚刚过去,遇见了形形色色的家长和孩子。8岁初次戴镜-3.00度的,4岁近视近-2.00度的,30多岁了还在增长度数的等等。家长都很焦虑,孩子也很迷茫。每每看到他们脸上着急的神情,我能做的也只能是尽可能的用最通俗的语言讲解近视防控的浅显知识,告知现在科技的发展程度,以及针对你家孩子什么方式结合是最好的近视防控。孩子也是因人而异的,家长更是如此,有好奇的追问的,有不管不顾只会责骂孩子的,有在验光室内热忱半个小时,回到家依然不管不顾的。今天,我也只能尽绵薄之力,浅谈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的点滴知识,让更多的家长认识近视,明白近视的原理,不盲目寻求偏方,科学认知,科学防控才是正道。
以下科普文章,来源于视库知道公众平台(注明出处很重要,哈哈)
近几年,眼轴这个概念更多的被熟知也代表孩子的近视防控被越来越关注,家长也在不断学习。故名思域,眼轴=眼睛的轴长,通俗理解就是眼球的大小直径。人的眼球近似于球形,眼轴是指角膜前表面与巩膜之间的距离。而实际测量中,因为巩膜是不透明的,所以测量得出的眼轴长度(AL)指的是角膜前表面到视网膜色素上皮层之间的距离。
眼轴长度的测量最常规最常见的就是生物测量仪测量,利用A型超声波测量。它是根据超声波在屈光间质中的声速乘以所用的时间计算出超声波在其间运行的距离,也就是眼轴长度。
眼轴的长度是决定人眼屈光状态的主要因素之一。
我们能否清晰得看到远处的物体,就由眼球屈光力(主要是角膜屈光力)和眼轴长度来决定。当眼球的屈光力是一个固定值时,眼轴过短,远处物体就会成像在视网膜后方,形成远视;眼轴过长,成像在视网膜前方,形成近视,并且眼轴越长,对应的近视度数也就越高。按此推算,眼轴较正常值每增加1㎜,对应的近视度数约为-3.00左右。眼轴越长,近视度数越高,眼球这个“气球”就会被越吹越大,由此会对视网膜造成明显的牵拉、持续变薄,进而导致视网膜病变,这也就是高度近视患者更易出现视网膜脱离、黄斑变性等眼部问题的原因。
所以,控制近视就是控制眼轴长度。
出生时,人的眼球很小,眼轴仅16.2mm,成人后眼轴达到24mm左右。与此同时,角膜曲率会逐渐变平坦(从出生时的51.2D到成人43.5D),晶状体屈光力也会逐渐减少(从出生时的28.7D到成人18.6D)。
角膜曲率平坦化和晶状体屈光力下降是远视化的过程,正好与眼轴增长带来的近视化过程抵消平衡了;到成年时,人眼刚好达到正视状态。
假设这个平衡被打破了,比如成年时眼轴超过24MM就会成为近视;如果短于24㎜则为远视。(当然,这个正常值是统计得出的均值,对每个人而言存在着个体差异,仅供参考)
如果孩子在未成年时,眼轴长度超过了该年龄段孩子眼轴标准均长,甚至已经达到成年人的眼轴长度,此时,虽然孩子尚未表现出近视症状,但随着他的眼轴继续增长,成为近视眼只是迟早的问题。所以,我们强调应给儿童定期做屈光检查,建立屈光发育档案,如果发现屈光发育/眼轴变化异常,可以更早的进行干预措施。
有些家长会有疑问:不是说眼轴增长就会造成近视加深吗?为什么眼轴长了度数却没有增加呢?类似的问题,我们来看看:正视儿童的屈光度变化曲线比较平坦、斜率明显小;而一旦发生近视,近视化漂移速度就会明显变快;越早发生近视者近视增长速度越快,越迟发生近视,最终近视程度越低。
近视儿童的眼轴增长在不同时期都比正视儿童快;与正视儿童相比,近视儿童在发病前几年的眼轴生长速度更快。比如:正视者8岁时,每年眼轴生长0.12±0.24mm,而10岁发生近视的儿童,在他们8岁时的眼轴每年增长0.35±0.29mm,比正视者高很多。
这就回答了家长的问题:
只要孩子仍处于生长发育阶段,眼轴就会继续增长,与此同时,孩子的眼球屈光力(角膜曲率、晶体屈光力)也在发生着变化。而近视控制的目的,是减缓眼轴增长的速度。
在读完这篇文章之后,关于定期进行视力检查、制作屈光发育档案的重要性已经不言而喻了;尤其是对眼轴长度的监测,因为眼轴的快速增长领先于近视发生。越早预警,越能够提前采取必要的防控措施。
科普过后,那如何才能控制眼轴增长速度呢?
在现有的各种近视控制方法中,框架眼镜相对于药物和角膜塑形镜而言,有着操作更简单且适用范围更广泛的优点,虽然效果会因外在因素而有所差异,但也大大弥补了其他控制方式的弊端,成为了许多近视孩子的首选。
普通的单焦点镜片之所以无法有效控制近视增长,是因为周边远视离焦的形成。因此,需要使用光学离焦镜片来控制近视。 所谓近视控制光学离焦镜片,是使视网膜黄斑区以外的地方,产生与单焦点镜片相反的周边近视离焦,因而达到管理近视发展的目的。
直到目前为止,关于近视发生的原因学术界并没有完全定论;我们知道先天遗传和后天环境因素是导致近视的“元凶”,但究竟如何预防以及如何控制,还在不断地探索中。
目前已知的近视控制手段,主要有三个方向:
01药物
研究表明,低浓度阿托品(0.01%)可延缓约50%患儿近视的进展。(Donald T. Tan教授,亚洲角膜学会Asia Cornea Society创办主席)
图片 | http://www.dreamstime.com
但低浓度阿托品抑制近视发展的药物作用机制尚不明确,长期使用是否会有不良副作用也有待进一步研究,因此国内尚无0.01%低浓度阿托品临床注册用药。
02调节理论
大量研究表明,近视的发生和发展可能与长时间近距离用眼有关。针对这一问题,人们研发了一系列相关的镜片,如青少年渐进镜片、棱镜复合式透镜等。但以上镜片对于配戴者的适配条件有一定的限制。以青少年渐进镜片为例:仅对于调节滞后伴有内隐斜的患者有一定控制近视的效果,并且效果因人而异。
03周边离焦控制理论
这是近年来受到广泛关注和认可的、关于近视青少年儿童为何度数依然持续加深的理论解释。围绕这一理论体系研发了多款产品,包括角膜塑形镜、周边离焦软镜和周边离焦框架眼镜,如蔡司光学的成长乐镜片、豪雅光学的新乐学镜片等等。
无论何种手段,都有适配条件,并只能达到有限的效果。
也就是说:没有一个方法可以适用于任何人,也没有一个方法能够百分百有效;原本配戴单焦点眼镜、一年增加100度的孩子,在使用上述某一种手段之后,可能只增加25度或50度;但也有可能没有效果。
所以说,近视防控手段花样很多,至于哪一种更适合你家孩子,没有定论。近视是如何产生的吗,千年来也没有最终定论。
作为家长,重视矫正手段,也更加要重视生活习惯+环境影响。配上一副角塑,配上一副新乐学或者成长乐不是一劳永逸,也不是家长对孩子近视付出的最大代价,那只是个开始。
2018年,国家卫生健康委委托全国防盲技术指导组编写了《近视防治指南》,对近视防控工作做出了相关指导。
指南中指出:
养成良好的用眼习惯、坚持适度户外活动和定期检查视力是预防近视的三个重点环节。
晋医广【2023】08-30-01415号
文章摘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