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家长往往对视力检查报告一头雾水,不知道上面一堆数字和字母是什么意思,也弄不清孩子眼睛到底出了什么毛病,用不用去医院检查,用不用带眼镜。今天,就来向大家科普一下视力检查报告单到底怎么看。
首先在视力检查报告单中找到这两个字母:R和L,有时候写作:OD和OS,它们分别代表:右眼和左眼。
在这两个字母的后边,会跟着一行字母和数字的组合。
它们分别是:
S(Spherical):球镜,代表近视或远视的度数,“+”代表远视,“-”代表近视
C(Cylindrical):柱镜,代表散光的度数,“+”代表远视散光,“-”代表近视散光
A(Axis):轴位,代表散光的方向
而数字就代表着相应的度数了,比如:1.50D代表150度。
了解了报告单的意思后,最让我们担心的就是什么样的度数是必须引起重视的,而什么度数又可以稍稍放松警惕呢?
一般来说,低度数的远视,可以不用紧张。婴幼儿自出生起到眼球未发育成熟之前都是远视状态,大多数新生儿生理性远视在+2.00D~+4.00D,之后是一个从远视到正视的发育过程。从4岁到6岁,远视度数每年递减+0.25D。
所以,正常生理范围内的远视是不用特殊干预的,而且,儿童低度数的远视还是对近视的一种有效的保护,即低度远视的儿童以后不容易近视,或近视发生的年龄可推迟。
有不少孩子的视力检查报告单中还有低度数的散光。通俗的讲,散光就是不同方向的近视度数不一样,这个不一样的差值就是散光,所以散光是有方向的。多数儿童的近视散光在180°(水平)方向,我们称为顺规散光,反之近视散光在90°(垂直)方向的,我们称为逆规散光。逆规散光对视觉质量影响较大,所以,一般来说低度数逆规散光也要矫正,单纯低度数顺规散光(≤0.75D)可不用紧张,定期检查视力即可。
本文部分素材来源于网络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晋医广[2022]08-31-0106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