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碰到有家长很焦虑地问,说孩子今年6岁,测了一下眼轴已经24mm了,是不是很快就要近视了呀,怎么办呢?现在近视的孩子越来越多,家长也比较关注孩子近视的发展以及近视防控方面的一些问题。一些爱学习的家长,也学到了“眼轴”的概念。
其实这么判断会不会近视是不对的,近视发展的确和眼轴密切相关,但是对于近视和眼轴的关系大家还是有多常见的误区,今天我们就来仔细聊一聊这个吧。
眼轴是指眼球前后径的长度,眼轴如同身高,会随着眼球的生长发育逐渐变长。眼轴过长或者过短,都会导致视物不清,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近视或远视。
人在刚出生时,眼轴较短,眼睛处于远视状态,随着生长发育,眼轴生理性增长,从远视眼逐渐发育成正视眼,具有一定的规律。当眼轴增加的速度过慢,就会形成远视眼,相反,眼轴过快增长则是近视眼。
成年后,眼轴长度平均为24mm左右,通常每增加1mm,相当于增加了300度左右的近视,对于青少年儿童来讲,定期的检测眼轴变化,也就相当于初步的掌握了屈光度数发展的趋势。是针对青少年近视防控非常有意义的一项检查。
婴儿刚出生时,眼球发育尚不完善,眼球小,眼轴短,外界光线通过眼睛屈光系统后落在了视网膜之后,呈现为远视状态,所以在这个阶段,婴儿的视力并不能达到正常标准。此类远视属于生理性远视,也就是我们介绍的远视储备。
随着孩子的生长发育,眼睛也在逐步发育,当眼球变大,眼轴变长,远视储备也就逐渐减少,到了一定的年龄逐步趋于正视,这是理想的眼部发育状态。当眼轴持续变长,就意味着在向近视方向发展。
近几年来,很多低龄儿童过早、过频繁的接触电子产品,使得近距离用眼强度过大,眼轴过快增长,远视储备过早的被消耗。因此,低龄儿童出现近视的比例越来越高,发病年龄越来越小。
及时检测远视储备,了解远视储备消耗状态,从另外一个角度反映出近视发生的趋势。初步预测近视发生的大致年龄,这也是除了眼轴以外,青少年儿童近视防控中非常有意义的一项检查。
想要评估孩子近视出现的可能,就需要在孩子3岁左右就开始进行相关的检查,建立青少年眼健康档案,定期检查,比对数据变化,及时掌握孩子屈光状态,尽早的采取相应的防控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