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视手术术前干眼检查有必要吗?
有干眼症还能做近视手术吗?
听说近视手术后会加剧干眼症,这是真的吗?
……
近几年干眼症在人群中的发病率持上升,加之近视手术后个别人在恢复初期干眼症状较为明显,因此“干眼症”和“近视手术”经常被大家捆绑在一起讨论。今天回答一下日常门诊中大家较为关心的话题。
干眼症会影响近视手术吗?
干眼症既会影响术前检查结果的精准性,也会导致术后舒适度差,严重者还有可能影响最终的手术效果。
1、干眼症对近视手术术前检查的影响
干眼症会引起眼表微环境的改变,干燥的角膜表面会导致角膜形态不规则,继而影响到角膜厚度、角膜形态等数据采集的精准性,个别情况下检查设备自带的筛查系统会提示异常报告,不仅影响手术方案的设计,甚至与“圆锥角膜”等手术禁忌症相混淆。
角膜厚度:角膜厚度是非常重要的手术指标,眼干引起的角膜干斑会导致角膜厚度出现测量误差,尤其对于高度近视以及薄角膜等对于角膜厚度有严格要求的眼睛条件来说,角膜厚度的测量精准性对于手术安全至关重要。
角膜形态:每个人的角膜表面具有一定的形态特征,干燥的角膜表面使角膜形态发生改变。检查中获取的角膜不同区域曲率数值将直接参与手术方案的设计并与术中激光切削息息相关。尤其针对大散光的“个性化半飞秒”术式,准确的角膜曲率数值将直接指导激光达到个性化点对点切削模式,对于手术后能否达到优质的视觉质量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2、干眼对近视手术术后恢复的影响
术后早期,大部分人都会有不同程度的干眼症状,该阶段的干眼大多是由于术中角膜神经末梢被切断,角膜敏感性降低,瞬目动作减少,导致角膜表面泪液过快蒸发而引起,随着伤口神经的修复会逐渐缓解。但是,术后严重的干眼不利于术后恢复,甚至影响最终的手术效果。
眼干加剧:除了手术创伤因素外,部分术前已经存在睑板腺功能障碍等眼部问题的患者,由于手术创伤和睑板腺功能障碍两种导致干眼的因素叠加,术后恢复期的干眼症状会更为明显。
术后回退:导致术后回退的其中一个因素就与睑板腺功能障碍有关。睑板腺功能障碍导致睑脂分泌异常,脂质层质量和泪膜稳定性下降,泪液过快蒸发而导致干眼的发生。另外,过多、过于粘稠的脂质反复刺激角膜上皮,或睑板腺口堵塞导致角膜上皮干燥,以上情况若未能及时采取治疗措施加以改善,导致上皮增生而出现回退。
干眼症可以做近视手术吗?
干眼症并不属于近视手术的绝对禁忌,同样的干眼症状,诱发因素却截然不同,具体是否适合手术,需要根据干眼的类型来确定。
临床上大部分干眼来源于睑板腺功能障碍,此类干眼经过系统的治疗会有明显改善,在符合手术标准的前提下一般并不会影响近视手术的安全与效果。如果是由于免疫系统疾病,如“干燥综合征”引起的干眼,则不建议进行近视手术。
1、术前筛查有干眼,需要如何干预?
术前检查时,针对干眼要进行全面地筛查,除了“泪液分泌实验”、“泪膜破裂时间”等常规干眼检查项目外,还要依据“眼表综合分析仪”全面了解干眼类型及程度,并制定符合实际病情需要的个性化干眼治疗方案。
从目前临床观察效果可以看到,术前精准的个性化干预可以明显减少术后初期的眼干、眼涩等不适症状,一般可提升术后恢复期的舒适度。
轻度干眼:轻症一般无明显的干眼症状,或表现为一过性的眼干,所以很容易被大家所忽视,只有经过专业的检查才能明确诊断。对于轻症的治疗,治疗方案相对比较简单,治疗周期短,症状也更容易得到缓解。
中、重度干眼:一般症状典型,病程较长。人工泪液、睑板腺按摩等基础的治疗措施只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眼干症状,并不能从根本上得以解决。通过“IPL”“OPT”“Lipiflow”等更具针对性、更直接有效的治疗措施,可有效软化异常睑脂,促进睑脂排出,有效达到疏通睑板腺的作用,改善眼干症状。
2、近视手术后,如何缓解干眼症状?
术后复查时,根据术前干眼评估进行针对性检查,根据恢复状况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并进行长期的跟踪与维护,确保手术恢复良好的基础上改善睑板腺功能,缓解术后眼干症状。
个别术后睑板腺功能障碍的患者,术后初期因伤口原因不能进行睑板腺按摩等局部操作,术后一周开始可进行IPL和OPT等脉冲治疗,再辅以药物治疗。
围手术期精准个性化干眼治疗的开展,治标又治本,干眼症状明显好转,角膜形态恢复正常,尽快完成近视手术指日可待,摘掉眼镜烦恼不再遥遥无期。